截止2017年12月31日我局12315申诉举报中心、全国12315网络平台、中消协电商投诉直通车、市长信箱等共分流处理投诉举报案件948起,结案率95.01%,为消费者挽回损失158.26余万元。
一、投诉举报基本情况
2017年全年投诉举报948件,其中商品类466件,占49%,服务类482件,占51%。
从商品和服务两个大类来分析
(一)商品分类
汽车、电动车、摩托车等交通工具类109件,占11.4%;食品、药品、保健品类64件,占6.8%;通讯工具类56件,占5.9%;房屋建材家具类71件,占7.4%;家电类56件,占5.9%;服装、鞋帽、箱包类48件,占5.1%;日用商品类26件,占2.7%;首饰及文体用品类19件,占2%;医疗用品类5件,占0.5%;农资类1件,占0.1%。
(二)服务分类
销售服务类56件,占5.9%;互联网服务(网购)类125件,占13.1%;预付卡及定金类64件,占6.7%;生活、社会服务类54件,占5.6%;卫生保健服务类13件,占1.3%;电信服务类20件,占2.1%;邮政快递服务类17件,占1.7%;装饰装修物业服务类13件,占1.3%;其他商品和服务类112件,占11.8%;教育文化类2件,占0.2%。
二、投诉热点分析
(一)交通工具类投诉增长,投诉量高企。交通工具类投诉几乎全部是汽车消费投诉,主要集中在(定)订金、质量、合同、售后服务几个方面。
(二)互联网服务投诉问题突出,流量和收费成焦点。消费者对电信服务和互联网服务的投诉互相联系,主要集中在网络服务(特别是无线网络服务)质量、收费、稳定性等方面。网络消费投诉多发,微商交易维权困难。远程购物因快捷特性一直受到消费者的欢迎,但购物后随之而来的售后服务却不尽人意,由于经营者与消费者身处异地,造成消费维权困难。在远程购物中,消费者主要投诉的对象涉及电商平台、以“微商”为代表的个人网络商家和电视购物等方面。远程购物投诉的主要问题集中在:七天无理由退货难落实;虚假宣传,商家不能及时发货或消费者收到的实物与商家宣传差异较大;商品质量不合格和假冒的现象较多;“微商”属于无实体店、无营业执照、无信用担保、无第三方交易平台的小店,进入门槛低,缺乏完善的交易系统,出现纠纷,直接删除好友或更换账号逃避法律责任,消费者找不到商家、维权困难;电视购物商品出现问题后,厂商与电视台互相推诿。
(三)其他商品和服务类投诉高居不下,售后服务拖后腿。主要是反映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问题。产品质量方面,主要投诉质量不过关、存在安全隐患、以次充好;售后服务方面,主要投诉经销商不认真履行"三包"规定,在处理纠纷时与厂家、维修商互相推诿,以及"三包"期满后,家用电器维修费用高。
(四)预付式消费问题凸显,生活与社会服务事件频发。生活与社会服务类投诉主要集中在中介服务、教育培训、美容美发、休闲娱乐、健身养生等领域。这些消费因贴近居民生活,消费频率较高,单次消费金额较低,商家为吸引长期固定客户,普遍采用一次收费、逐次扣款、开卡打折、多存多送的预付式消费模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