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风过处草木新——习近平总书记来安考察两周年回望

作者: 更新时间:2022-05-10 15:20

春风过处草木新

——习近平总书记来安考察两周年回望


又是一个草木繁盛、万物竞发的春天。

两年前的四月,习近平总书记来安康考察调研,寄语安康“人不负青山,青山定不负人”“乐业才能安居”等殷殷嘱托,秦巴大地、汉江之畔、田园茶山、山乡城镇、工厂社区沐浴着关怀,澎湃着信心,涌流着干劲。

两年来,304万安康儿女牢记嘱托、感恩奋进,以争当时代弄潮儿的志向和气魄有知无畏、担当作为,全市各行业、各领域的工作焕发新气象,秦巴大地犹如春风过处草木新。

因茶致富、因茶兴业,生态立市之路越走越宽广

清明前后是平利县蒋家坪村茶农陈敬翠最忙的日子,每天清晨5点,她就摸黑出门一路小跑往茶山赶,只为采摘带着露珠的鲜茶。

“清明茶市场销路好,必须要抢抓时机。”陈敬翠说,她家的4亩茶园,2亩流转给村集体经济合作社,2亩自己经营,自制手工茶每斤能卖到800元。“两年前,习近平总书记在蒋家坪村凤凰茶山上寄语我们‘因茶致富、因茶兴业,脱贫奔小康’。如今,村里300亩旧茶园改造完工,350亩新茶园建成,公路加宽到6米……好日子,说来就来了。”

正如白云深处的蒋家坪村所呈现的那样,茶叶已成为安康名副其实的“兴市之业”。截至2021年底,全市共有9个县(市、区)78个镇办、315个村发展茶产业,茶园面积达109.6万亩,累计创建市级以上茶产业农业园区156个,培育市级规模统计企业100家,综合产值突破280亿元,从业人员超过19万人,整个产业链上数十万人因茶增收、因茶致富。更令人振奋的是,“安康富硒茶”品牌价值达35.16亿元,跻身全国产业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第20位、位居陕西省第一,成为全市一张响亮名片。

富硒茶的蓬勃发展仅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的一个方面。

两年前,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康首次提出了“人不负青山,青山定不负人”和“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也是经济财富”的科学论断,为全市更好地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,坚定走好生态立市之路提供了理论遵循和科学指导。

两年来,全市深入实施陕南绿色循环发展战略,富硒食品、新型材料、装备制造、清洁能源等六大绿色工业快速发展,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85%以上,其中富硒食品综合产值超过700亿元。同时,持续壮大茶叶、魔芋等特色农业,加快发展包装饮用水、毛绒玩具等新兴产业,切实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、发展优势。

与此同时,全市上下牢记“国之大者”,坚决当好秦岭生态卫士,针对汉江保护出台《安康市汉江流域水质保护条例》,5平方公里以上河湖实现“河长湖长+警长+X(护河员、督察长等)”责任体系全覆盖。全面推行林长制,开展“铁腕治霾·保卫蓝天”行动,森林覆盖率达到68%2021年空气质量排名全省第二,优良天数全省第一。为了扛牢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政治责任,全市累计建成镇级以上的污水处理场和垃圾填埋场155个,污水处理率达到了90%以上,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率接近100%,汉江水质出境断面稳定保持地表水二类标准。

挥手穷日子、奔赴新生活,乡村振兴绘就新画卷

去年5月,汉滨区建民街道办新联村的王武艳差点重新戴上“穷帽子”——丈夫身患慢性阻塞性肺病,一双儿女还在上学,公公突然查出肺癌,一家人的日子顿时陷入灰暗。好在该村党支部书记周思银在入户走访排查时发现了这一问题,随即与驻村工作队会商研判,很快启动了防返贫预警监测程序,及时将其纳入防返贫系统,开展全方位帮扶。很快,王武艳一家灰暗的生活有了起色,“穷帽子”终究被甩掉了。

在习近平总书记“奔小康的路上一个也不少,都能够顺利地脱贫,确保小康”重要指示的指引下,202011月,全市最后的贫困人口全部达标脱贫,304万秦巴儿女一个不落迈入小康社会。但脱贫摘帽不是终点,如何实现稳脱贫、不返贫,并与乡村振兴做好衔接,需要一系列扎实得力的举措,正如总书记关注的“今年以后是不是能够稳定下来,是不是有一个长效的机制,就看这些基本的措施是不是稳定的、持续的”。

王武艳是幸运的,而每个像她一样幸运的个体背后都有一套强大的机制保障。

为了守住防返贫底线,两年来,全市积极抢抓5年过渡期政策,严格落实“四个不摘”要求,建立覆盖所有农村人口的动态监测和帮扶大数据平台,对“三类户”做到早发现、早干预、早帮扶,建立发现、研判、认定、交办、解决、评估、回访全流程规范操作和全链条回溯看效果的工作闭环。目前,全市累计纳入监测对象1964662869人,已消除风险监测对象936429813人,累计落实各类帮扶措施53890项。

与此同时,对79.1万名特困供养人口、孤儿、低保及脱贫人口参保实行资助,改造提升农村危房1740户,修缮重建因灾损毁脱贫户住房517户,修复水毁农村供水工程1171处,全面落实农村低保、临时救助、残疾人补贴等帮扶措施。截至目前,全市未出现返贫致贫情况。

为接续做好乡村振兴,全市以产业衔接为主导,超前谋划扶贫项目库建设及“十四五”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规划,大力发展秦巴医药、安康富硒茶、毛绒玩具等重点特色产业,全力实施“百园航母、千园提升、村村覆盖”工程,持续壮大富硒茶、魔芋、核桃等五大特色农业。目前,累计建成现代农业园区1530个,因地制宜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,在全省率先实现“空壳村”清零,1782个村集体累计收益总额4.32亿元。

“乐业”能致富、“安居”稳得住,在家门口收获“稳稳的幸福”

4月中旬,春光正好,苍翠的群山环抱着平利县老县镇锦屏社区。

在源添服饰有限公司厂房内,百余套电脑数控织袜机正飞速运转,流水线的工人们聚精会神,有序地摆弄手中的产品。“以前把孙子送到学校就没事干了,现在既能上班赚钱还能照顾家庭,感觉很安心。”48岁的胡字云是锦屏社区居民,没想到几近半百之年,在社区工厂找到了人生价值。

在老县镇,像胡字云一样在家门口就业的群众不胜枚举。据锦屏社区党支部书记江慧丽介绍,目前社区利用闲置门面房和标准化厂房,先后引进电子元件、毛绒玩具、手套加工、鞋袜生产等新社区工厂4家,吸纳就业220余人,人均月收入达2500元。

两年前,习近平总书记在平利县考察时对安康山上兴产业、山下建社区、社区办工厂的模式予以肯定,作出“乐业才能安居,解决好就业问题,才能确保群众稳得住,逐步能致富”的论断,并在现场对基层党组织在社区服务和建设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。

牢记嘱托,感恩奋进。两年来,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如春风化雨浸润着秦巴大地。

为了让搬迁群众真正实现“乐业安居”,全市上下积极推进新社区工厂建设,截至3月底,以毛绒玩具、电子线束、服饰袜业为主的新社区工厂总量达1029家,占全省的60%,吸纳就业3.1万人,产值超过50亿元,实现了100户以上的搬迁安置区至少有1家新社区工厂。与此同时配套建设产业园区896个,带动2.9万人就近就地就业。

群众搬出来的问题解决了,后续的管理和服务怎么做?全市上下突出党建引领,在搬迁社区全面实施强基、护航、聚力、暖心、睦邻“五大工程”,在1364个移民安置社区中建设资源统筹能力强、发展带富能力强、服务保障能力强党组织273个,为91800人以上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,构建起基层党组织全覆盖、联系无障碍、管理无盲区、服务无缝隙的“立体化”管理服务体系。

文明其精神、野蛮其体魄,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

2021春秋两个学期,学生近视率从26%下降至21%;每日校外锻炼时间不少于1小时,学生身体素质不断提升;素质教育日益强化,‘五小三结合’劳动教育课程申报了陕西省精品课程……”420日,在平利县老县镇中心小学的校园内,谈起总书记考察两年来的变化,该校教师如数家珍。

变化不单体现在这所小而美、小而优的乡村校园里。在春风的吹拂下,“文明其精神,野蛮其体魄”的嘱托,早已在全市生根发芽,酝出芬芳。

为了破解“孩子普遍眼镜化”问题,我市及时出台《安康市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》,改造教室、宿舍、图书馆()2722间,配备近视防控基层设施设备4108套,完成18所学校5734名学生近视等常见病监测,所有监测数据已上报国家卫健委审核分析。同时要求培养学生德、智、体、美、劳全面发展,开足开好体育课程,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,广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,两年来共举办青少年体育赛事26场,6075名学生参赛。

针对总书记“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,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差距,促进教育公平,切断贫困代际传递”的重要指示,我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,千方百计缩小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差距,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。

两年来,积极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,13年免费教育和贫困学生资助实现全覆盖,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也实现全覆盖。为了给学生创造良好学习环境,积极实施义务教育阶段重点项目52个,新建、改扩建校舍面积9.1万平方米,新建、改扩建体育场地3.7万平方米,完成投资2.2亿元,新增学位超5000个。

针对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,全市聚焦“城挤村弱”“大校额”“大班额”等矛盾,及时编制《安康市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规划(2021-2025)》,规划项目学校206所,规划投入资金13.2亿元,计划建设校舍37.4万平方米、室外运动场44.3万平方米,“十四五”期间预计新增义务教育阶段学位4.1万个。

织密疫情防线、补齐公卫短板,让群众看病不犯愁、健康有保障

近些日子,老县镇卫生院化验科医生张世鹏每日值守监测点,常常从早忙到晚才能匆匆吃上几口饭。“能为疫情防控出点力,守护群众的健康,再苦再累都值得。”

除了驻守监测点把好入口关,老县镇卫生院还承担着疫苗接种、集中医学观察、核酸采样、公卫消杀、健康教育、应急演练等多项疫情防控任务,目前已为群众接种疫苗3万剂次。

回想起两年前总书记来卫生院考察时的情景,院长李小东仍难掩激动,“两年过去了,总书记‘加快补齐公共卫生服务短板,加强农村、社区等基层疫情防控能力建设,把各项防控措施常态化’的殷殷嘱托犹在耳畔。”

两年来,沐浴着总书记的关怀,老县镇卫生院硬件、软件以及人才队伍均实现跨越发展,全市公共卫生事业也交出精彩答卷:累计接种疫苗430.51万剂次、196.6万人,完成“应检尽检”人员检测196.2万人次;全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2900余家,建立运行2个远程医疗协作网,连接4个三级医院、26个县级医院、163个镇卫生院和560个村卫生室……

回看这两年,为守住疫情防控安全底线,我市持续增强卫生应急力量,共组建“三公”流调队伍131599人,市疾控中心、市中心医院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队和医学救援队,各县区组建全员核酸检测队、镇办消杀工作队,有效夯实了人员力量。与此同时加快硬件建设,29个在建项目已完成投资14亿元,市级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建成,全市各级医疗机构均按满负荷30天消耗量进行物资储备,加快补齐公共卫生服务短板。

没有全民健康,就没有全面小康。两年来,我市医疗卫生事业实现突破发展。全市组建1656个家庭医师团队,为全市10.72万名脱贫慢性病患者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,对排查出的大病患者全部开展救治。组建完善11个市级医疗质控中心、2家市级医院建成标准版胸痛中心和国家级高级卒中中心,“三大中心”建设实现县域全覆盖。“互联网+家庭医生签约”系统初步形成,远程医疗服务实现市、县、镇公立医疗机构全覆盖。稳步推进中医传承创新工程,市中医医院高新分院全面开诊,石泉县顺利通过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复审。中心城区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(县城)周期复审并被重新命名,15个镇通过国家卫生镇考核命名,安康市连续荣登中国康养城市排行榜前50强。


【打印本页】